科技助力让荒滩生“金”
来源:未知 点击: 发布时间:2024-02-22 13:36

  以科技服务林业生产,用科技助力群众致富。5月24日以来,省林业局开展“百团千人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组织了全省林业科技专家1065名、组建科技服务团组155个,按照“一县一团一品种”原则,为全省100个县(市、区)的林企、林场、种植基地等,送去林业种植技术,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8月19日至20日,记者前往永丰县、新干县,听当地林农、林企讲述一个个林业科技下乡的故事。

  在永丰县泉海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记者看到,郁郁葱葱的油茶林长势喜人,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合作社负责人郭友进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位于新余)技术团队指导下,正仔细修剪油茶树枝。

  “以前我从没想过涉足油茶产业,因为对油茶种植技术一窍不通。”郭友进笑着说,当地的种植户从不给油茶树施肥、修剪,因为是粗放式管理,油茶产量很低,每亩利润只有几百元。他承包的这片油茶林占地76亩,2009年开始种植,因经营管理不善,有时甚至颗粒无收。

  自从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技术团队来这里常态化跟踪油茶树长势后,郭友进才明白什么时候是油茶树的修剪期、施肥期。在专家指导下,他的油茶林今年硕果累累,树下还得用木棍撑着。“今年油茶果亩产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预计每亩纯利润能超1000元。”他欣喜地说。

  “江西油茶林种植面积广泛,但‘人放天养’、无人打理是不少地区的常态。”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油茶服务团副主任钟秋平说,油茶林缺乏打理,苗木成活率低,要在除虫、技术配方、管理和育苗等方面下功夫,科技的力量可以帮助解决大问题。“比如,有个油茶苗基地一到下雨,种苗就被水淹,我们给它加盖一层编织袋覆膜,易积水的地方悬挂矿泉水瓶,就能把水引流到地上。这个简单的操作可以让种苗成活率提高20%。”

  站在新干县荷浦乡隆聚洲的堤坝上,一大片绿油油的枳壳苗迎风招展。枳壳苗中间的一排排西瓜藤上,结满了大西瓜。

  这里原来低洼、易涝,村民只能不涨水时种一季短期作物。在省林科院专家指导下,新干县整治了这片荒滩,将地面抬升1米,建排水垄沟,整出了1200亩土地。

  “考虑到荷浦乡盛产中药材枳壳,我们引导林企种植枳壳,并套种经济作物。今年套种西瓜,明年套种花生、南瓜。套种可改良土质,节约人工除草费用,还可增加枳壳亩产收益。”省林科院森林药材与食品研究所所长朱培林说。

  流转了荒滩的江西隆聚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秋芽告诉记者,套种后,西瓜亩产3000公斤,按照市场价每公斤2元计算,每亩产可增6000元收益。而枳壳每公斤售价4元,一株枳壳树丰产果可达25公斤,每亩地平均种植40株枳壳,总计每亩收益可达1万元。“有专家指导,政策扶持,我有信心让这片荒滩‘生金’。”曹秋芽说。

  “枳壳种植是新干县大力发展的地方产业。为了助力‘一县一品种’,我们在新干建立全国第一个枳壳良种采穗圃,培植我省在全国率先选育出的两个枳壳优良品种‘新香’和‘新秀’。”站在新干县枳壳良种生态高效种植示范基地,省林科院高级工程师黄丽莉自豪地说,经实验比照,这两个品种增产均可达到30%至50%,品质大幅度提升,而且药效好,出口价可达到普通枳壳的2倍。

  “良种培育才能高效、可持续生产,我们就是要推动良种培育和规范化种植,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丽莉告诉记者,全国很多地方都种有枳壳,但是品种混杂。他们首次在新干进行“新香”和“新秀”规模化推广,基地培植面积约3000亩,可以源源不断提供良种采穗,这将带动新干县整个枳壳品种更新换代,产业实现整体提升。“按照今年价格,良种枳壳中药材每亩可增加30公斤,每亩可多收600元。让林农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实现大面积跟种,新干的枳壳产业才能做大做强,这就是科技的力量。”黄丽莉说。

  据悉,“百团千人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至今,各团组确定调研课题132个,挂点帮扶林企林农458家,组织需求对接会337次,梳理技术需求1158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678项;线期,线上以手机APP“江西林技通”开展15期技术直播培训,在线万人次。永丰县林业局副局长肖东京说,县级层面林业科技力量短缺,“百团千人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及时帮他们解决了科技指导方面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专家有技术、林业局有项目、林农有需求”的三方成功对接。

  据悉,下一步,我省将鼓励科技人员驻县、驻企长期挂点和跟踪服务,将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让科技成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记者 杨碧玉 实习生 武刚燕 官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