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巡洋舰、驱逐护卫航空母潜艇的区别
来源:未知 点击: 发布时间:2024-05-30 23:31

  战列舰(Battleship,或又称为战斗舰,战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是能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军舰。其自风帆时代诞生,1860年代开始变革,在1870-1890年代之间一度断代,但是期间的实验探讨一直没有中断,由1890年代开始复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末期逐渐式微。战列舰一直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之一,称为主力舰。二战结束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不再是舰队中的主力,其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承担远洋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若干世纪里,战列舰曾经雄霸海洋世界,独领一代蓝色风骚,是海军舰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战列舰(Battleship),又翻译为战斗舰、战舰。由于战列舰上装备有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所以,战列舰曾经是海军编队的战斗核心,是水面战斗舰艇编队主力。由于这种军舰自16世纪发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之一,因此在过去一度被称为主力舰(指一个海军历史阶段中用于争夺制海权的最强大的舰种),但由于二战以后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的主力,因此这样的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

  战列舰又称主力舰,战斗舰,它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突击威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又称战斗舰。在海战中通常是由多艘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因而得名。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或装甲舰等。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当时火力最强的战船不进行接舷格斗,而是排成一线纵队的战列,与敌舰队平行行驶,利用本舰队一侧的舷炮对敌集中火力齐射,因而得名“战列舰”。1638年建成的英舰“海上群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84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它装有舷炮100蒸汽战列舰时代。但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1861年,英国第一艘铁壳装甲战列舰“勇士”号,也挂有辅助的风帆。战舰上的风帆到达20年后才逐渐消失。

  1862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有旋转炮塔的战列舰“阿尔贝王子”号,由于炮塔式舰炮可向任何方向过时了,所以在一段时期里装舰的名称取代了战列舰。

  1906年,英国建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强的装甲舰“无畏”号下水了,并恢复了战列舰的名称。“无畏”号是由意大利著名工程师库尼贝迪上校设计并监造,排水量17 900吨,航速40公里/小时,装备有安装在家座炮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材座,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此后,各海军强国纷纷仿效“无畏”号建造造自己的战列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无畏”舰就是战列舰的同义词,战列舰的多少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强弱的标准。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下水的。这期间,战列舰的排水量,航速,主炮口径,装甲厚度及其它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便在先后建造的上百艘战列舰中,无一不承袭了“无畏”号所奠定的基本形式。

  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是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水的“大和”和“武藏”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为72 800吨,最高航速为50公里/小时,舰上装有3联457毫米主炮9门,炮弹重达1460公斤,还有12门3联装155毫米副炮和12门双联装128毫米平高两用炮。“武藏”号在1944年10月24日,“大和”号在1945年月月初日,先后被美军飞机击沉,这标志着战列舰的没落,它在海战中的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哪个国家建造战列舰了。

  80年代,美国对4艘已退役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各种新型雷达,导弹,防空,电子对抗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重新编入现役。1989年,美国对密苏里、威斯康星号等战列舰已相继完成改装工程,重新服役,分别部署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独立进行海上作战,支援登陆和攻击岸上目标等任务。在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曾使用其中的“密苏里”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对伊拉克目标进行炮击和发射巡航导弹。但在此后的1993年,美国的4艘战列舰又再次退出现役。

  战列舰经历了风帆战列舰和蒸汽战列舰两个阶段。19世纪中期出现蒸汽战列舰。20世纪初,英国建造了无畏号战列舰;法、俄、德、意、日、美等国也相继建造战列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开始将4艘艾奥瓦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其满载排水量为5.8万吨左右,最大航速为35节,使用经济航速(17节)时的续航力为1.5万海里。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舰艇是驱逐舰,这是一种装备有对空、对海、对潜等多种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8500吨之间,航速在30—38节左右。驱逐舰能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火力支援以及攻击岸上目标等作战任务,有“海上多面手”称号。

  驱逐舰是伴随鱼雷艇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个舰种。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种以鱼雷为武器的鱼雷艇,它艇小、速度快,能给敌方大型舰艇造成巨大威胁。为了对付鱼雷艇,人们建造了反鱼雷艇——鱼雷炮艇,它是驱逐舰的前身。随后,不断更新装备提高航速的鱼雷炮艇改名为鱼雷艇驱逐舰,简称驱逐舰。它不仅有火炮装置,还有鱼雷武器,可用来对付敌方的鱼雷艇和其它舰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驱逐舰已能随舰队远航。故那时的驱逐舰又称“舰队驱逐舰”。驱逐舰随着时间推移,排水量越来越大,从最初的400吨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吨;航速则提高到38节。多种新型的海军武器装备也大都装备到驱逐舰上了,甚至有的国家还建造了反潜用直升机驱逐舰。

  19世纪90年代,蒸汽动力装置有了新的进步,英国海军根据造船持同盟A·亚罗的建议,建造一种战斗力强,航速快,能有效对付鱼雷艇的军舰。1893年,“哈沃克”和“霍内特”号鱼吉艇驱逐舰下水了,它们排水量240吨,艇速50公里/小时,装有4门舰炮和3座鱼雷发射管,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驱逐舰,也是当时最快的军舰。此后,各国海军纷纷建造驱逐舰,并加大吨位,增强火力,提高续航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

  20世纪初,装甲舰(即战列舰)的排水量持续增大,而比巡洋舰轻快的驱逐舰承担了原来由巡洋舰所担负的侦察,巡逻,护航的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潜艇的大量使用,而鱼雷艇的作用下降,于是驱逐舰更多地用来为舰队,船队进行护航和反潜。这期间驱逐舰的火力,航速,续航能力等性能不断提高,排水量也达到1000吨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继续得到加强的驱逐舰,除了执行反潜护航任务之外,还由于海军航空兵的崛起,较多地担负了舰队防空的任务。并且在支援岛岸作战,输送人员及物资,担任基地巡逻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多次参加舰队间的海战,有过杰出表现,因而被称为“海上多面手”。

  50年代后,驱逐舰没有象战列舰,巡洋舰那样出现衰落,反而因其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而备受各国海军的重视,迅速向导弹化,电子化,指挥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并出现了反潜驱逐舰和防空驱逐舰的分工,驱逐舰的吨位也明显加大,大型驱逐舰排水量达到6000吨以上,相当于轻型巡洋舰。在一些驱逐舰上还配备了反潜直升机。

  导弹驱逐舰-世界上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美国于1953年建造的“米切尔”号驱逐舰,它的排水量为5200吨,装备“鞑靼人”防空导弹。最早装备反舰和反潜导弹的驱逐舰是美国于1958年下水的“孔茨”号导弹驱逐舰。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是美国1962年建造的“班布里奇”号。

  巡洋舰具有多种作战能力,主要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战舰。海军战斗舰艇的主要舰种。用于海上攻防作战,掩护航空母舰编队和其他舰队编队,保卫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攻击敌方舰艇、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标,登陆作战中进行火力支援,担负海上编队指挥舰等。

  巡洋舰装备有与其排水量相称的攻防武器系统,精密的探测计算设备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按排水量分为:轻型导弹巡洋舰和重型导弹巡洋舰;按动力装置分为:常规动力巡洋舰和核动力巡洋舰。其满载排水量0.5~3万吨,最大航速30~35节。具有较高的航速,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好的耐波性。

  19世纪末期,主要有装甲巡洋舰和水平装甲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满载排水量为3000~4000吨的巡洋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出现了重巡洋舰(装备203毫米以上舰炮)和轻巡洋舰(装备152毫米舰炮),以后又有了满载排水量达2.7万吨、装备305毫米舰炮的大巡洋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建成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现代巡洋舰普遍装备了舰舰导弹、舰空导弹、新型舰炮、反潜武器和反潜直升机以及新型雷达、声呐等,不断提高了反潜、防空能力,装备了舰艇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具备了快速反应能力。

  巡洋舰是目前在役舰艇中舰炮、导弹武器最多的一种,是海军中较老的一个舰种,主要用来破坏敌海上交通线、加入编队进行海上作战、保护已方海上交通线、保障登陆兵上陆以及布设水雷障碍等。

  巡洋舰是一种强有力、多用途的水面战舰,是现代海军主要的战斗舰艇之一,能在较长时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机动作战。它装备有攻防武器系统,具有较高的航速和较大的续航力。

  早期的巡洋舰与战列舰一样,以舰炮为主要武器。随着舰空母舰的日益崛起,巡洋舰一度与战列舰一样,日渐没落。而50年代诞生并普遍装舰的导弹武器和核动力装置使巡洋舰起死回生。50年代,美国率先在巡洋舰上装备导弹武器,后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而前苏联一直没有代停止大型巡洋舰的建造。法国、英国、德国也较重视巡洋舰的发展。这样,到90年代初,全球仍有9个国家拥有85艘巡洋舰。

  护卫舰是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及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等任务。

  护卫舰是一种古老的舰种,早在16世纪时,人们就把一种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到本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德国潜艇肆行海上,对协约国舰艇威胁极大,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协约国一方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当时最大的护卫舰的排水量已达1000吨,航速达16节,具有远洋作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故技重演,采用“狼群”战术打击同盟国的舰船,损失很大。作为对应策略,同盟国又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整个战争期间共建造了多达2000艘的护卫舰。排水量达1500多吨,航速提高到18—20节,护航中的防空、防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护卫舰除为大型舰艇护航外,主要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舰上装备也逐渐现代化。70年代后,导弹和直升机开始装备上舰,出现了导弹护卫舰等新的概念。现代护卫舰已经是一种能够在远洋机动作战的中型舰艇,满载排水量一般为2000—4000吨,航速30—35节,续航力4000—7500海里。已成为吨位在600吨以上各类舰种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艇。

  要潜艇还是要航母,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要潜艇也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要航母。

  毫无疑问,潜艇和航母都是现代海战的利器,它们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格局也改变了海军的构成和海军战略。

  潜艇的特性就是隐蔽和突然,因此它适宜于对对方海上运输线进行破坏直接攻击对方舰艇,或是潜伏在对方港口或航线附近使对方感到航线不安全从而达到切断交通线封锁对方的目的。很显然,潜艇在作这些事情的时候是绝不能够被对方发现的,被发现不仅使自己处于危险和尴尬的境地也使自己的作战失去了意义。

  而航母则不同,航母由于体积庞大物理特征明显不被对方发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航母用来进行武力炫耀和恐吓是及其有效的,正因如此,航母需要和护航舰队紧紧靠在一起结合成战斗集群,处于护航舰队的直接保护之下。

  由于潜艇和航母的这个区别使得航母以战斗群形式出现,而潜艇则以散兵阵形出现。二战中德军的狼群战术是在某个海域布置若干艘潜艇,一旦一艘潜艇发现敌情则召唤友邻潜艇前来支援,在这种战术中,潜艇必须充分散开以增大发现敌情的概率但又不能散得太开以免无法及时集结增援。很显然,一旦单艘潜艇遭到攻击(水面、水下、空中)将无法及时得到友邻潜艇的支援和救护,这无疑增大了潜艇的危险,二战中盟军击沉的德国潜艇就多是单独或两三艘的离群孤狼,在狼群集中时击沉德舰的时候不多。航母由于和护航舰只同行,在遭到攻击时可以有更大的还击余地,,即使航母本身被击沉,由于还有护航舰只落水船员的生还机会显然会大很多(熟练的船员不是可以随便培养出来的,在战时有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员才可以保证高战斗力),整个航母群被全歼的情况是没有的,除非在航母舰载机全呆在航母上时使用核弹。

  潜艇是航母和航母群最大的威胁,但潜艇最大的威胁也是潜艇:静默、隐蔽、毫无征兆。因此航母群通常也加入若干艘潜艇作为水下卫士,这就使得潜艇能进入航母群的危险范围的机会少了不少;同时航母上也配备一些反潜战机,航母群中配置几艘反潜战舰,这就对来袭潜艇形成了三层立体防范,而潜艇只有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

  显而易见潜艇的综合作战能力远远不如航母:潜艇或潜艇群的对舰攻击能力或许并不低于航母或航母群,但却远远无法完成对空中的打击;对地的核攻击能力方面潜艇一支独秀,但在现时核攻击作为威慑比作为现实打击作用要大一些,毕竟核战争不是可以随便打的,而局部常规战争却是长盛不衰。

  在战略层次,航母可以作为常规武器的极至出现在领海和公海上,在不友好国家的领海外游弋对该国形成威慑,通过炫耀武力以达到使用武力才能达到的目的,对于现时的我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毕竟潜艇不可能在别人的领海或领海外沿频繁地升降沉浮以表明自己的存在(潜艇只有两个途径表明自己的存在:暴露和攻击,而攻击只有在战时才可以做)。航母则无这种烦恼,反正你能看见我,脆大大方方让你看:舰载机不断地从你舰队头上飞过来飞过去,反正在非战时你不能攻击我只能和我玩空中流氓游戏,并且我强大的攻击力也可以对你造成毁灭性打击-----总之,我不怕你。潜艇特别是核潜艇是一种战略武器,在非核战情况下,航母的使用灵活性要大于潜艇。

  在战役层次,航母战斗群的综合性使得航母可以充分发挥出战斗群各个组成部分的作战潜能,战斗群内各个单位可以有效分工(以美航母编队为例):提康加的罗专门负责区域防空,阿利伯克负责舰队防空,航母舰载机负责对舰攻击和反潜攻击,佩里协助航母和潜艇进行反潜作战,洛杉矶(海狼或者弗吉尼亚)负责舰队的水下安全,所有其他舰只都有一定的反舰能力,这可以作为舰载机对舰攻击的一种补充,有的编队可能还有基德级反潜或斯普鲁恩斯级参与反潜,但编队基本成员的职能是差不多的。由于有航母这个多面手和友邻舰只的存在,编队里的舰只可以充分地进行分工合作并且进行专长性发展,舰艇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定位于某一类型如防空反潜甚至反舰对地型。由于可以分工,单艘舰的建造可以更专门化,不必太考虑其他的能力,因此在设备的安排上要灵活得多,并且由于武器单一化弹药品种减少可以储备得更充足,更能进行高烈度弹药消耗量大的对抗,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给燃油淡水和粮食菜蔬,利于较长时间海上游弋。由于分工,整个航母编队必须紧密的集中起来,这样,不仅是航母受编队其它舰只保护,而且是编队其它舰只都受航母保护和支援,整个航母编队犹如一艘舰般防护严密,可以说航母是其它舰只的能力放大器,十几艘各型军舰组合在一起的战斗力远远大于各自的单打独斗,而如果在这些军舰里有一艘航母的话,战斗力更是成倍增长。潜艇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在战术层次,航母及其编队可以有效支援其它舰只和舰队,在远离陆基地海域需要空中支援的话就只有航母可以提供了。潜艇派的一大论据就是潜艇的超级安全性和攻击力,但是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假设我们的一艘潜艇在台湾外海或者琉球附近被台湾或者日本的舰只飞机缠上无法甩开时,如果有几架歼十或者歼十一前去和对方玩空中流氓游戏,赶开或者扰乱他们,那么我们的潜艇就可以避免上浮失去主动权(如果是092或094时就更加重要了),从陆基显然来不及也够不着(燃油可能不是太充足来玩战术动作),但是一个游弋在东海中的航母编队可以及时有效地提供空中支援(航程短加油方便);航母还可以作为非舰载机的支援平台,在登陆作战时,一些陆基战机可以由航母上的舰载加油机进行加油支援以加大航程,这样,对陆的攻击就不单是一个方向了,对敌的突击效果会好得多。

  总之,航母是一个海上的多面手它的作用是潜艇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潜艇是一个战略利器,它在战略威慑上的作用和效果是航母达不到的。打个比方,航母好比一个门派宗师博大精深能事多劳而潜艇则是一个影子杀手神龙不见首但却常给对头以致命一击,宗师宜于公开拜山不便于暗下辣手而杀手也不能抛头露面只能突施冷箭杀人于无形。二者缺少任何一个对于一支有着巨大海洋利益的海军来说都是致命的。从个人的喜好来讲,我会选择潜艇尤其是核动力攻击潜艇,因为它像一个先锋将只需攻坚摧利无须考虑太多的事,而航母就好似一个主帅需要面面俱到运筹帷幄全盘考虑,但是军无帅无以成军,没有一个突出的核心指挥只会一盘散沙,宋军打仗从不设主帅各路主将各行其是使得战斗力大打折扣,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海军,没有一个突出的战斗核心,各舰无法专职一事以有效地相互配合,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航母(潜艇虽然少但毕竟还是有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湛江中国早期生产系统闸室装置遭遇角太和古洞造波机增压柴油机窄带发射开云官网登录入口(kaiyun)官方网站太和殿